截至8月20日零時31分,東風公司熱電廠1號機組順利通過大修技改后的72小時試運行,提前四天并網發電。大修技改后,1號機組帶負荷能力、真空狀況、經濟效率等各項指標良好,為4爐3機大方式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以來,由于煤炭價格一路高漲,東風公司熱電廠一直處于艱難生產的狀態。為了降低成本,熱電廠只有選擇用一部分低質量的煤炭與高質量的煤炭進行混合燃燒發電,但是低質量煤炭混雜著許多砂石。同時,熱電廠生產的電主要用于公司汽車生產和職工生活,白天高峰時期,三臺機組需同時發電,發電機組內部處于高溫高壓狀態,而晚上用電低谷時期,部分機組則需要關停,發電機組內部的溫度和壓力快速降低,在長期循環過程中對發電機組造成損傷,這些都增加了發電機組的磨損。作為主要發電設備的1號機組,面臨著因設備老化而出現故障的風險,大修迫在眉睫。
7月16日早8點,汽機車間在1號機組現場召開該機組大修動員會,正式打響了1號機組大修的首場攻堅戰,標志著1號汽輪機組2012年度大修正式拉開帷幕。
大修前,汽機車間提前謀劃、精心籌備,對檢修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備品備件籌備、工器具校驗、文明生產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和全面安排,提出了“設備零損壞,人員零傷害,安全零事故;機組修后實現一次點火成功,現場文明整潔”的大修目標。
同時汽修汽機車間分別成立了安全監察、技術質檢、施工及生產試運四個小組,全面負責此次大修的各個環節工作。汽機大修人員紛紛表示,一定要保質、保量、安全、按期圓滿完成此次大修。
“工期與安全質量是矛盾的,但又必須尋求平衡,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大修任務。”公司熱電廠裝備部副部長魏屹說。
7月26日,熱電廠汽修車間檢修職工趙吉龍在對氣缸內壁進行清理檢修的時候,發現內壁有一條發絲一般的微小裂紋,起初,趙吉龍以為是在長時間運行期間產生的污垢,他用抹布將污垢擦洗干凈,細紋周圍已經被擦拭得干干凈凈了,但唯獨細紋擦不掉。當他再仔細觀察的時候發現,氣缸內壁出現裂紋。發現這一情況后,熱電廠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勘察分析,經過仔細檢查,在高壓缸上累計發現五條裂紋,長度在80-240mm之間,最長的已經穿透,損壞程度罕見,修理難度極大。
“平時工作的時候,氣缸內部氣體溫度達535攝氏度,壓強達到8.8兆帕,一旦氣體迸發出來,后果將無法想象。”魏屹說。
熱電廠針對發現的問題,立即制定出三條應對措施,經過科學分析,最終選取其中的一條——與西安熱工研究院進行合作,對缸體裂紋進行修理。將本來需要七天才能完成的工作,控制到四天半,于8月2日完成了對裂縫的修補工作。
根據1號機組大修進度網絡計劃,本來是提前兩天完成節點任務,因為突發事件,向后推移了兩天,為了使整個1號發電機組的大修時間控制在預期時間范圍內,大修人員必須投入和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來完成任務。
“對1號機組進行檢修的職工放棄了高溫假,放棄了雙休日,在有限的時間追趕延誤的時間。”熱電廠汽機車間副主任羅勇有些激動地說,“他們實在是太辛苦了”。
在高溫假期間,酷暑考驗著大修人員的意志力,大家的衣服沒有一刻是干的。羅勇介紹,在汽封片檢修安裝的時候,大修人員用大鐵錘將120毫米粗的螺栓進行拆卸和安裝。為了將汽封片控制在0.4毫米至0.7毫米的范圍內,必須反復安裝,直至達到要求,將機組的生產效率提高大約0.5%至1%。
此次1號機組大修計劃工期為35天,但經過熱電廠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檢修職工的不懈努力,最終將大修工期縮短至31天,并成功完成了對1號機組汽輪機本體、附屬設備等重點控制5大項、100多個小項項目的大修,其中廠內外協調的項目就多達20余個。
湖北合力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